甘肅隴南赤腳醫生奔走鄉間30載 “家庭簽約”再續行醫路

中新網蘭州6月16日電 (張婧 楊艷敏)“一輛自行車、一個聽診器、一臺血壓計、一盒玻璃針,每天奔走在鄉間……”這是村醫楊煥昌30年前的行醫歷程,如今快50歲的他不僅在輕鋼結構的村衛生室坐診,還成為村里1900多人的家庭簽約醫生。
楊煥昌所在的沙壩村隸屬于甘肅隴南市宕昌縣沙灣鎮,當地位于青藏高原、黃土高原和秦巴山區交會處,素有“秦隴鎖鑰,巴蜀咽喉”之稱,詩人李白的千古絕唱《蜀道難》中,“蜀道難,難于上青天”就包含著對隴南山大溝深、交通閉塞、行路之難的感嘆。
受地理條件影響,當地村民一直受困于看病就醫難題,甚至有不少村民因病致貧。“當時村里唯一的赤腳醫生跟著前輩老大夫,一邊學習一邊診療,‘半農半醫’負責全村人的衛生健康。”出生在沙壩村的楊煥昌看到這一切,便從小立下做一名醫生的志向。

上世紀80年代末,楊煥昌通過自學醫學書籍,參加了縣衛生學校舉辦為期1年的鄉村醫生培訓班,之后到市級衛校進行3年脫產學習。期間,他將自家40平米的土坯房分設為診斷室、治療室及藥房,以此提升村民就醫條件。
有了像樣的門診后,村民看病方便多了,但楊煥昌仍舊會背上醫藥箱,或騎自行車,或騎摩托車,為出行不便的患者上門診治,幾乎每天都有出診需求,多時能跑四五趟,遇上陰雨天,他就挽起褲腳在泥濘山路步行多半小時。
后來,該村泥濘土路鋪成了柏油馬路,直通村民家門口。尤其在2019年,當地政府在該村修建60平米沙壩村衛生室,配備藥柜、牽引床、理療燈、電針儀等醫療設備,還接通衛生專網,這讓楊煥昌的從醫信心倍增。

如今,除了門診坐診、“家庭醫生”身份上門隨訪之外,每月的9日至12日,他還要去沙灣鎮中心衛生院上班,一是干好公共衛生的本職工作,再者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。
6月中旬,中新網記者走訪沙灣鎮看到,一所集醫療、國道“212”救護、公共衛生服務于一體的一級甲等醫院位于該鎮中心位置,這正是楊煥昌每月定期培訓的沙灣鎮中心衛生院,該衛生院設備齊全,包含DR數字成像系統、四維彩超、移動式X光機、多普勒彩色超聲診斷儀、牙科椅等多臺先進醫療設備。
沙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石衛國介紹說,該院主要承擔本轄區及周邊縣區6萬余人常見病、多發病的診治,以及健康教育和居民公共衛生各項服務工作。目前開展內、外、婦、兒、中醫等臨床科室,并進行骨科、普外、婦科、產科等各類手術操作,同時,還設有放射科、檢驗科、心電圖室、彩超室等功能科室。
近年來,隴南市針對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的突出問題,開展農村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,實施貧困人口“一人一策”健康幫扶工作。同時,該市還在9個貧困縣分類建設標準村衛生室、鄉鎮衛生院(分院、社區)、縣區級綜合醫院,并配置合格醫生,基本消除鄉村醫療機構和人員的空白點。(完)
社會新聞精選:
- 2020年06月16日 15:01:10
- 2020年06月16日 14:50:22
- 2020年06月16日 14:17:57
- 2020年06月16日 13:53:56
- 2020年06月16日 13:47:00
- 2020年06月16日 13:30:51
- 2020年06月16日 12:07:51
- 2020年06月16日 10:26:46
- 2020年06月16日 10:21:43
- 2020年06月16日 10:14:24